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Amur leopards in northeast China: influence of tigers, prey, and humans
作者:杨海涛, 赵小丹, 韩博宇, 王天明, 牟溥, 葛剑平, 冯利民
简介:
初步探讨了东北豹的时间活动节律,以及与同域分布物种之间的关系,为东北豹的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丰富了保护策略制定的科学依据,为东北豹的保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文章信息:
作为封面发表在Mammalian Biology
研究意义:
东北豹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猫亚种之一。这种稀有的豹与东北虎以及它们的猎物在人类主导的景观中是同域分布的。为了保护东北豹,了解东北豹的活动模式与其同域分布物种间的空间关系是很重要的,包括它与东北虎、猎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东北珲春自然保护区,研究团队使用163个红外相机收集到的数据,量化了东北豹、东北虎、猎物种类和人类干扰(如人类步行、车辆、家养狗和放牧)之间的时空重叠 (图 1)。
图 1 研究区域以及红外相机位点。图中绿色区域为目前东北豹的现存分布区。
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豹在白天和黄昏时活动更为活跃,豹与虎的季节性时空重叠低于豹与猎物的季节性时空重叠。并且,东北豹显示处与人类活动之间较高的时间重叠,但空间重叠较低 (图 2-4,表 1)。
图 2 东北豹与东北虎及其主要猎物之间的时间重叠情况。
图 3 东北豹与小型动物之间的时间重叠情况。
图 4 东北豹与人类干扰之间的空间重叠情况。
表 1 东北豹与东北虎、猎物、小型动物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空间重叠情况。
**P< 0.01*P < 0.05
研究结论:
结果表明,东北豹与主要捕食对象之间存在弱的空间重叠和强的时间重叠。东北豹与各种人类干扰之间存在高时间重叠和低空间重叠,表明东北豹可以调整其空间分布,以尽量减少与东北虎和人类之间的直接相遇,并增加捕猎的成功率。
推荐研究进展 + 更多
- 王天明教授利用AI+声学指数联合揭示道路干扰能导致更加简化的温带森林声景
- 王天明教授和王红芳副教授发文解析季节性资源动态和顶级捕食者调控温带森林中型食肉动物食性生态位构成和分化
- 王天明教授发文指出放牧促进了温带森林地栖鸟类物种活动与丰富度并改变其活动节律
- 冯利民教授发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针对野生东北虎个体的再识别流程
- 鲍蕾教授、王红芳副教授和管宇博士共同发文“补饲条件下DNA元条形码在东北亚白尾海雕非繁殖种群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 王天明教授发文揭示人类干扰景观中小型食肉动物对顶级捕食者和人类干扰的时空响应
- 王天明教授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粪便添加实验揭示野生有蹄类动物与家畜对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有不同影响
- 王红芳副教授基于分子食性分析与食物资源调查揭示森林防火带对游食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