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ungulate prey shape Amur tiger occurrence in a core protected area along the Sino‐Russian border
作者:肖文宏, Mark Hebblewhite, Hugh Robinson, 冯利民,周博, 牟溥, 王天明(通讯作者), 葛剑平
简介/背景
大型食肉动物种群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人类强烈影响。加强保护不仅能保护大型食肉动物本身,还有益于与其共生的物种及所在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不变的,特别是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通常通过有蹄类动物来间接影响它们的捕食者。为了检验猎物和人类活动如何影响食肉动物的出现、密度和活动节律,我们基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红外相机调查数据,探索东北虎-有蹄类猎物-人类之间的时空作用模式。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人类对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有蹄类猎物而间接影响虎的假设。
文章信息
研究意义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型食肉动物的数量及其栖息地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大幅减少。人和大型食肉动物的共存问题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地区,即将建立第一个以保护虎豹为目的的国家公园之际,研究在人类活动水平较高,猎物密度相对较低的现状下,东北虎及其野生有蹄类猎物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将有助于优化保护投资。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
研究方法
2012-2014年间,我们在东北虎在中国的核心分布区—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架设了红外相机(图1),收集了虎、猎物、人类活动及非生物的环境信息。我们使用N-mixture模型来预测人类活动和其他环境因素对三种野生有蹄类动物相对多度的影响,运用占域模型评估有蹄类猎物和人类对虎空间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分位数回归来检验虎占域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虎、猎物和人在时间上的作用机制则是用核密度估计来分析三者的时间活动节律。
图1 研究区域
结果
研究发现,人类通过多种方式对东北虎三种野生有蹄类猎物的多度产生负面影响,且发生在不同尺度(图2,图3)。虎的占域率与数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图4),有蹄类猎物数量多少直接影响虎的占域率进而会影响其数量。特别是梅花鹿,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相对多度高的区域东北虎的占域率也高(图5)。虎主要在晨昏活动,与野猪和西伯利亚狍的活动节律重叠度高,与人活动的重叠度较低。
图2 人类活动在夏冬两季对东北虎三种野生有蹄类猎物相对多度的影响
图3 三种有蹄类动物夏冬两季相对多度的空间分布
图4 东北虎密度与占域率的关系
图5. 猎物相对多度对虎占域率的影响
研究结论
本研究显示人类主要通过影响虎猎物进而间接对虎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虎并没有在空间上回避人类,而是在时间上避开了人类活动的高峰期。因此,今后的保护工作不仅要关注影响虎本身的人类活动,还要加强管理与其猎物有关的人类活动,减少以此造成的人兽冲突。
推荐研究进展 + 更多
- 王天明教授利用AI+声学指数联合揭示道路干扰能导致更加简化的温带森林声景
- 王天明教授和王红芳副教授发文解析季节性资源动态和顶级捕食者调控温带森林中型食肉动物食性生态位构成和分化
- 王天明教授发文指出放牧促进了温带森林地栖鸟类物种活动与丰富度并改变其活动节律
- 冯利民教授发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针对野生东北虎个体的再识别流程
- 鲍蕾教授、王红芳副教授和管宇博士共同发文“补饲条件下DNA元条形码在东北亚白尾海雕非繁殖种群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 王天明教授发文揭示人类干扰景观中小型食肉动物对顶级捕食者和人类干扰的时空响应
- 王天明教授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粪便添加实验揭示野生有蹄类动物与家畜对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有不同影响
- 王红芳副教授基于分子食性分析与食物资源调查揭示森林防火带对游食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