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ur tigers and leopards returning to China: direct evidence and a landscape conservation plan
作者:王天明,冯利民(共同第一作者),牟溥,邬建国,James Smith, 肖文宏,杨海涛,窦海龙,赵晓丹,程艳超,周博,武红艳,张力,田瑜,国庆喜,寇晓军,韩雪梅,Dale Miquelle, Chadwick Oliver, 徐汝梅,葛剑平(通讯作者)
简介
当前濒危物种东北虎和极濒危物种东北豹仅残存于俄罗斯锡霍特山脉,如果它们能够重返100多年前最主要分布区中国东北东部森林,将是这两个物种走出濒危状态的根本之路。本研究基于6000 km2大尺度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监测平台(图1),监测到中国东北珲春及周边区域2012-2014二年期间共有26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的活动,结果显示多数虎豹个体的活动仅局限于边境狭窄区域5公里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 “边境集聚效应”。但一只雌虎已在中国境内定居并繁育4只幼崽,两个豹家庭已经进入中国境内50余公里繁育和定居,存在着向中国境内强大的迁移和扩散趋势。然而,边境区域严重放牧和人的活动严重抑制了虎豹种群向中国进一步迁移和定居,加剧了人-虎冲突,他们也同时限制了主要猎物梅花鹿向中国内陆的扩散。为此我们提出了三期虎豹回归中国的计划。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吉林省政府和国家的采纳,直接推动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
该文入选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集团2017年度“可以改变世界的180篇年度杰出论文”,这是全世界杰出的科学家挑选出的他们认为能对当前世界最紧迫的问题产生最大影响力的论文。施普林格•自然对该论文评述到“东北虎和东北豹目前处于极危状态,该研究揭示了这两个物种未来的希望和挑战,给中国虎豹恢复提供了科学指南”。该研究也为全球野生虎种群状态的评估提供了重要基础(Harihar et al,2018)。
文章信息
图1 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监测网络
推荐研究进展 + 更多
- 王天明教授利用AI+声学指数联合揭示道路干扰能导致更加简化的温带森林声景
- 王天明教授和王红芳副教授发文解析季节性资源动态和顶级捕食者调控温带森林中型食肉动物食性生态位构成和分化
- 王天明教授发文指出放牧促进了温带森林地栖鸟类物种活动与丰富度并改变其活动节律
- 冯利民教授发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针对野生东北虎个体的再识别流程
- 鲍蕾教授、王红芳副教授和管宇博士共同发文“补饲条件下DNA元条形码在东北亚白尾海雕非繁殖种群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 王天明教授发文揭示人类干扰景观中小型食肉动物对顶级捕食者和人类干扰的时空响应
- 王天明教授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粪便添加实验揭示野生有蹄类动物与家畜对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有不同影响
- 王红芳副教授基于分子食性分析与食物资源调查揭示森林防火带对游食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