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1. 组织架构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野外站的建设承担单位,对该野外站进行具体管理。野外站实行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野外站站长负责制,设副站长2人,负责野外站的长期运行。
2. 学术委员会
本国家野外站将按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管理办法”,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野外站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组建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为野外站最高学术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野外站的建设任务、研究方向、评议课题的研究进展、审批开放课题和审议野外站的学术活动等。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委员会成员由高校、研究机构、其它野外站站长等多方构成,学术委员会五年一届
3. 运行管理与制度建设
(1)组建技术研发团队
与吉视传媒、龙江传媒、中林信达和深圳市猎科电子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机构合作,通过新兴学科的交叉、技术集成和产学研结合开发现代野生动物监测研究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新设备,创建野生动物研究的国际创新平台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2)国内外合作
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耶鲁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东北林业大学、延边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共建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以“生物多样性科学”为核心,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产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科研成果,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理论与实践共赢发展模式,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学实验平台与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使野外研究站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生态学研究中心和人才聚集高地,建立“虎豹国际保护联盟”,成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国家级智库。
(3)设置开放课题
野外站实行开放式管理,广泛接受国内、国外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和博士后)到虎豹园开展研究和试验工作,一方面为研究人员提供便利的试验场地、实验室、仪器设施、公共监测数据共享等科研条件,另一方面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每年从野外站运行经费中拨出至少20万元设置开放课题,采用国内外公开招聘的方式,吸引优秀科研人才进入研究站,促进、提升研究站的科研产出能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开放基金的审批权限设置于学术委员会。
(4)与政府部门的合作
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吉林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森林工作总局、地方林业部门和园内的保护区等单位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将从野外站建立、林业基础数据、野外资源、设备维护和后勤服务上得到保障。将与地方政府合作,每年定期开展科学普及和社会服务活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5)建立军民融合机制
与陆军建立联络机制,定期沟通,推进边境管理区的生态安全建设。军民融合有利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基于过去10余年军民融合成果,进一步开展边境地带军民深度融合,有益于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运行管理体制。边防部队直接参与东北虎豹的科学观测及管理,既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增添力量,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更是积极稳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已经在“观测塔建设”、“动物脚印、粪便等信息采集”、“科研设备管理”等项目开展协同工作。
(6)网络运行安全管理
国家野外观测站建设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网络安全建设的原则,逐步建立野外观测站网络安全审查、数据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以及依据国家保密法的相关要求分类、分级做相应报备等重要制度。从系统安全设计、权限管理、用户登录管理、操作日志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方面保证系统与数据的安全性,充分考虑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安全问题,提供完善的系统安全防范手段、数据保密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
(7)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野外科学观测站的正常运行,促进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加强数据和设备的管理与共享,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有效使用开放基金,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将完善和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开放基金管理条例、实验室工作条例、数据管理与数据共享条例、仪器设备管理维护条例、野外设施保卫责任制条例、职工业务管理与考核条例、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
研究团队
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