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姑娘野外捡屎记
来源:东北虎豹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25-04-24
作者:李荣 东北虎豹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级硕士研究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向虎山百里行
作为痴迷大猫的生态学研究生,虽读过些文献,但我对大猫真实生存环境仍缺乏了解。于是考试结束次日,我们便兴冲冲奔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出野外。本次任务是捡拾食肉动物粪便,如东北虎、东北豹、赤狐、水獭、黄鼬、黄喉貂、狗獾等。
这趟捡屎之行收获颇丰,本文分享部分学习笔记,包括虎豹公园常见野生动物的足迹、粪便和习性等。内容来源于野外考察、向导口述和资料查证,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温馨提示:内容含粪便图片,请勿在吃饭时阅读
东北虎
东北虎(图片来自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虎豹公园的群山中分布着很多条山沟,沿沟有一些人工修建的道路,不仅方便人类通行,也是东北虎的“高速公路”。东北虎的家域范围有数百平方公里(因性别、年龄、猎物多度等而异)[1],老虎需要经常巡视自己的领地,这些道路为老虎提供了不少便利,路上的积雪和沙土记录着一串串老虎走过的足迹。
东北虎的足印
老虎足印较好辨认,像大号的猫爪印,由四个趾印和掌垫组成。虎豹公园常见猫科动物的足印形状相似,但大小有明显区别,老虎的足印非常大,成年雄虎的前掌垫宽为10.5~13.0cm,雌虎为8.5~9.5cm[2]。
东北虎的足印
有经验的专家能从老虎足迹里解读很多信息,比如:用前脚掌垫宽和足印形状判断老虎体型甚至性别,用足迹链判定个体数量,用步幅长度判断老虎在漫步/奔跑/跳跃等[2]。
也能读出一些辛酸的故事:下图这只老虎的右后掌缺了几只脚趾,据说以前中过猎套,从此瘸了腿,但它坚强地活了下来,我们沿足迹捡到了它新拉的粪便,说明它仍具备足够的捕猎能力。
一只瘸腿东北虎的足印
老虎是独居动物,同性间通常保持着相互排外的家域,而雄虎与其雌性配偶的家域重叠。老虎标记领地的方式有喷射尿液、磨蹭树干、用后爪刨地等[1,2]。捡屎路上最常见的视觉信号是蹬刨痕迹,是老虎用后爪用力蹬刨草、树叶或雪留下的,一般长40~70cm,宽20~30cm[2]。
东北虎的蹬刨痕迹
如果走屎运的话,刨痕附近就能捡到虎粪啦!老虎粪便形态多样,透露着其食物的信息。如果屎主刚捕到猎物,美餐一大顿肉,拉的是一大坨深色粪便(下图左);到后面只能连皮吃,则粪便里多毛(下图中),鹿毛白且细,野猪毛深而粗;最后连骨头一起啃的话,粪便就会发白(下图右)。
老虎粪便的不同形态:(左)深色软便;(中)带毛粪便;(右)发白粪便
幼虎出生后会跟随母虎生活约2年时间,学习捕猎技能,会在17~24月龄时离开母虎独立生活,但在此阶段,它们仍会留在出生家域里狩猎[1]。下图中大小不同、足迹链方向相反的两只老虎足印,很可能是扩散前幼虎独立生活的情况。
老虎的故事先讲到这儿,与阿虎击掌告别吧~
东北豹(图片来自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东北豹的踪迹相对更难寻觅,老虎经常出没的道路很少看到豹子的足迹。虎豹同为顶级捕食者,在东北地区通过海拔分布的分化来促进区域共存,豹子偏好在高海拔的山脊活动,而老虎则偏好使用低海拔区域[3]。山脊上石头较多的高台,是豹子钟爱的厕所。
偶尔也会在道路上看见豹子的足迹。豹子的足印形状跟老虎很像,但明显小得多,雄豹的前掌垫宽约6.5~7.5cm,雌豹为5.5~6.5cm[2]。
豹子跟老虎一样有蹬刨的习性,但是刨痕比老虎小得多,长不会超过40cm,宽度在15~25cm[2]。刨痕附近可能会发现豹粪,豹粪的直径明显比虎小、比狐狸大,形状有些特别(如下图)。
在虎豹公园,赤狐的足印和粪便非常常见,赤狐喜欢跟随老虎的足迹,并且拉在老虎粪便的旁边,这就是“狐假虎威”的具象化吧。
(左)狐狸足印伴随老虎足印;(右)狐狸粪便紧挨老虎粪便
狐狸跟随老虎据说是为了分肉吃。狐狸有肉吃的时候,粪便是黑色的(下图左);没肉吃时也吃红色果子充饥,粪便里则出现红色的籽(下图中);狐狸还会逮耗子等啮齿动物吃,拉出全是耗子毛的粪便(下图右)。
狐狸粪便的不同形态:(左)黑色粪便;(中)带红籽粪便;(右)耗子毛粪便
狐狸的足印类似小狗,但形状较长,足印大小约6cmx5cm[2]。狐狸足印大小与黄喉貂相近,但两者不仅形状有差异,步态也有明显区分,狐狸的足迹呈直线型(下图左),而黄喉貂则呈现对状分布(下图右)。
水獭常在倒木的树根下安家,虎豹公园生活的水獭似乎有不少是群居生活,回家的足印以及附近的粪堆看上去很热闹。
水獭的洞穴
水獭的足印大小与狐狸、黄喉貂接近(长5~8cm,宽4~7cm)[2],其形状很有识别度,五趾分开,掌垫较长。水獭在雪地上跳跃时会留下“四印式”的足迹。
亚洲狗獾(图片来自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狗獾一家子住在山上,冬季不是采集狗獾粪便的好时节,因为狗獾正在洞穴里冬眠,捡不到新鲜的粪便。
狗獾采用一种“自产自销”的特殊方式,即把屎拉同一个地方,等屎壳郎来吃屎,过一两天回来吃掉屎壳郎,然后再拉新的屎,循环收割屎壳郎,实现多级能量利用(不愧是獾哥👍🏻)。粪便里能看到消化不了的屎壳郎翅膀闪着彩光。
夏季的雌性梅花鹿(图片来自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在冬季的虎豹公园里,很容易碰到梅花鹿,它们换上了冬毛,身上的梅花斑点不见了,屁股上有显眼的白色爱心。它们在距离很远时就能发现人类,发出像吹哨一样的警报声。有时候它们会跑开一段距离,然后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你。
梅花鹿的冬天不太好过,只能啃食榆树和花曲柳的树皮,或者扒拉积雪下未枯黄的草。
被梅花鹿啃秃皮的倒霉榆树
梅花鹿的粪便是一粒一粒的,比羊屎更大一点儿,成年公鹿粪便约蚕豆大,母鹿粪便约毛豆大。
梅花鹿的屎蛋子
梅花鹿属于偶蹄目,蹄由三趾和四趾构成,蹄印像一对月牙,梅花鹿的蹄印形状与孢子相似,但大小有明显区别。硬蹄在冰面上行走很容易打滑,冬季过河是鹿生的一大挑战。
(左)梅花鹿的蹄印(大)和狍子的蹄印(小);(右)倒霉鹿子在冰面上打滑的痕迹;
途中遇到过两只狗追咬一只梅花鹿,听向导说这只鹿可能凶多吉少,他们遇到过不少梅花鹿被狗咬死的情况。虎豹公园内未加管束的犬只不仅对野生动物会造成直接伤害,还会传播犬瘟热对虎豹保护造成极大威胁,希望虎豹公园加强对犬只的管理。
其他动物踪迹
本次出野外还看到了很多其他动物生活的痕迹,但由于篇幅限制,无法一一展开,这里简单分享一些有趣的照片。
从左上起:1.兔子的足印;2.荣姑娘的足印;3.耗子的足印;4.山猫的足印;5.某种雉类的足印;6.黑熊坐垫;7.某只小动物的家;8.马蜂的窝;9.冰面下冬眠的林蛙
致谢
感谢两位向导大哥的悉心教导,让我收获很多追踪野生动物的经验知识!感谢冯佳伟师兄的安排,让我有这次野外学习的机会!感谢贾康宁师兄的指点,让我掌握独立负责外业的要领!感谢墨晗同学的患难与共,革命友谊永不相忘!
致敬两位向导大哥
向虎豹公园努力生活着的野生动物问好!
阅千篇文献,行百里山路,访十位老乡。
与君共勉 ~
参考资料
每天暴走三万步,膝盖会剧痛
零下十多度,手指不听使唤、标签失去黏性,手机冻关机
毛袜子往下出溜,雪地靴进沙子,沙子磨破脚后跟
冰河徒步,风景虽好,但会摔跤
原本吃腻的自热米饭,在饥寒交迫下变得嘎嘎香